人事行政管理岗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国企
- 公司行业:学术/科研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21-01-09
- 工作地点: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招聘人数:1人
- 工作经验:1年经验
- 学历要求:本科
- 职位月薪:6-8千/月
- 职位类别:人事助理
职位描述
1、协助公司的日常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2、协助构建和完善符合子公司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架构、人事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并严格监督运行;
3、负责员工关系管理、人员入职、离职、考勤等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
4、协助开展部门行政事务性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
2、具有2年以上人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经验优先,形象气质好, 综合素质高,有一定抗压性;
3、了解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熟悉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及操作;有一定的行政工作经验,善于公文写作及处理公司对外关系;
4、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应变及沟通协调能力强,亲和力佳,解决问题能力突出。
福利待遇: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月度收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交通补贴+餐饮补贴+通讯补贴;上班早九晚五,周末双休;多元化员工福利,待遇优渥。
公司介绍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由华中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起,并于2018年9月获工信部批准建设。
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为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研发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形成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网络”的方式组建。以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运行主体,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为基础,以网络和地区中心为辐射平台。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营的主体。2018年5月,公司完成***轮增资扩股,引入本领域引领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及多元化社会资本。增资完成后,公司股东共15家,注册资本达1.4亿元人民币。周济院士、李培根院士、柳百成院士、丁汉院士、谭建荣院士等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一汽集团等国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最优势力量单位联合发起,于2018年3月29日正式成立。联盟吸引汇聚了来自全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共73家会员单位,覆盖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内全国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联盟理事长和常务副理事长分别由李培根院士和柳百成院士担任。依托联盟,创新中心成立了以柳百成院士为主任委员,林忠钦、谭建荣、丁荣军、李德群、黄庆学等院士为副主任委员,共22名***专家组成的的专家委员会。
网络与地区中心是创新中心的辐射平台。创新中心将利用股东在各区域已有的技术成果转化基础,争取当地政府资源支持,建设华中总部基地和华北(面向模拟仿真)、华东(面向汽车产业)、华南(面向智能制造产线/车间)和华西(面向航空航天产业)区域分中心和网络节点,形成覆盖全国重要工业和经济区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网络。
创新中心针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空航天飞行器、航天火箭、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能源及海洋重大装备等国家战略和支柱产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发展重大需求,构建重点用户、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中心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将会为我国制造产业创新体系带来三个深刻的转变: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二是打造新型产业链,源源不断为企业供给核心技术,助力传统优势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打造创新生态体系,塑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最终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我们的目标和使命
引领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掌握一批精密、复杂大型零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关键使能技术;
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链条,形成市场化成果转移扩散机制,加快创新成果大规模商用进程;
打造制造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
加强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等多层次创新人才,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
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为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研发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形成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网络”的方式组建。以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运行主体,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为基础,以网络和地区中心为辐射平台。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营的主体。2018年5月,公司完成***轮增资扩股,引入本领域引领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及多元化社会资本。增资完成后,公司股东共15家,注册资本达1.4亿元人民币。周济院士、李培根院士、柳百成院士、丁汉院士、谭建荣院士等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一汽集团等国内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最优势力量单位联合发起,于2018年3月29日正式成立。联盟吸引汇聚了来自全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共73家会员单位,覆盖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内全国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联盟理事长和常务副理事长分别由李培根院士和柳百成院士担任。依托联盟,创新中心成立了以柳百成院士为主任委员,林忠钦、谭建荣、丁荣军、李德群、黄庆学等院士为副主任委员,共22名***专家组成的的专家委员会。
网络与地区中心是创新中心的辐射平台。创新中心将利用股东在各区域已有的技术成果转化基础,争取当地政府资源支持,建设华中总部基地和华北(面向模拟仿真)、华东(面向汽车产业)、华南(面向智能制造产线/车间)和华西(面向航空航天产业)区域分中心和网络节点,形成覆盖全国重要工业和经济区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网络。
创新中心针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空航天飞行器、航天火箭、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能源及海洋重大装备等国家战略和支柱产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发展重大需求,构建重点用户、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中心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将会为我国制造产业创新体系带来三个深刻的转变: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二是打造新型产业链,源源不断为企业供给核心技术,助力传统优势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打造创新生态体系,塑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最终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我们的目标和使命
引领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掌握一批精密、复杂大型零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关键使能技术;
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链条,形成市场化成果转移扩散机制,加快创新成果大规模商用进程;
打造制造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
加强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等多层次创新人才,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一路与里沟南路交汇处武汉智能装备园(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B521) (邮编: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