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计算机软件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5-04-22
- 工作地点:北京-海淀区
- 招聘人数:3
- 学历要求:博士
- 职位月薪:面议
- 职位类别:科研人员
职位描述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
研究员岗位招聘启事
类脑智能研究中心是中科院自动化所为推进类脑智能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成立的一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部门,该中心将融合智能科学、脑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优势,研究创新性的认知脑模型,实现类脑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突破。
根据学科方向发展与科研任务的实际需要,本着“按需设岗、按岗招聘、择优录取、分步到位”的原则,中心现面向所内外长期公开招聘研究员3名,欢迎相关研究领域优秀人才应聘。
一、招聘方向
☆认知脑计算模型:依据脑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开展与认知脑模拟相关的各项工作,提出并实现认知脑计算模型的构建。
☆类脑信息处理:依据受脑信息处理机制,开展多模态类脑感知信息处理算法的研究。
☆类脑智能机器人:基于神经机制,创造性地开展能够实现自学习与行为学习的类脑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二、岗位职责
作为团队负责人,认同研究所对类脑智能研究的总体设计,对团队的发展、重大项目的完成负总责,具体包括:组织制定本研究方向的战略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积极争取所外科研经费和人才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机制;对于争取到的重大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和任务分解,带领本团队并协调组织所内其他科研力量完成有关项目目标;向所务会和有关部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承担所务会及研究中心授予的其它职责。
三、招聘条件
1、中国国籍或外籍公民,愿长期在本单位工作的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
2、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员(教授)职称,或担任副研究员(副教授)3年以上,或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相关领域连续工作满4年。对于特别优秀者,任职年限可适度放宽。
3、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或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其研究水平足以担当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
4、能够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长远战略构思,具有带领一支队伍在国际科技前沿从事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创新成果的能力,具有广阔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思想素质好、有创新开拓精神,能够为研究所类脑智能方向发展搭建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
5、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6、对研究所推进脑工程、类脑智能研究战略做出过重要贡献者优先考虑。
四、材料准备
(一)应聘者需提交以下材料(可提交电子文档) :
1、本人学习和工作简历。
2、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已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证明、国内外任职情况证明、博士学位证书)。
3、近5年内发表论文目录和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3篇代表性论文全文。
4、其他可以体现个人研究水平的材料。
(二)对于通过资格审查者,研究所将分批组织竞聘答辩。参加竞聘答辩者,需准备时长为20分钟的PPT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和主要学术成就;
2、对所应聘方向的认识,对该领域国内外学术发展态势的思考和见解;
3、自身优势与学术积累;
4、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工作计划。
五、应聘节点
本次招聘为长期招聘,分批次组织竞聘答辩,直至招聘到合适人选为止。
第一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4月30日
第二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6月30日
第三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8月31日
第四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六、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本人应聘材料电子版发至以下联络方式(请在邮件主题上注明:姓名+ 类脑智能中心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联系人:孙伟
联系电话:86-10-82544652
电子邮件:wei.sun@ia.ac.cn
网址:http://www.ia.cas.cn/
微信号:zdh195610
关注微信号,实时了解招聘进展!
研究员岗位招聘启事
类脑智能研究中心是中科院自动化所为推进类脑智能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成立的一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部门,该中心将融合智能科学、脑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优势,研究创新性的认知脑模型,实现类脑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突破。
根据学科方向发展与科研任务的实际需要,本着“按需设岗、按岗招聘、择优录取、分步到位”的原则,中心现面向所内外长期公开招聘研究员3名,欢迎相关研究领域优秀人才应聘。
一、招聘方向
☆认知脑计算模型:依据脑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开展与认知脑模拟相关的各项工作,提出并实现认知脑计算模型的构建。
☆类脑信息处理:依据受脑信息处理机制,开展多模态类脑感知信息处理算法的研究。
☆类脑智能机器人:基于神经机制,创造性地开展能够实现自学习与行为学习的类脑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二、岗位职责
作为团队负责人,认同研究所对类脑智能研究的总体设计,对团队的发展、重大项目的完成负总责,具体包括:组织制定本研究方向的战略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积极争取所外科研经费和人才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机制;对于争取到的重大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和任务分解,带领本团队并协调组织所内其他科研力量完成有关项目目标;向所务会和有关部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承担所务会及研究中心授予的其它职责。
三、招聘条件
1、中国国籍或外籍公民,愿长期在本单位工作的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
2、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员(教授)职称,或担任副研究员(副教授)3年以上,或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相关领域连续工作满4年。对于特别优秀者,任职年限可适度放宽。
3、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或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其研究水平足以担当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
4、能够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长远战略构思,具有带领一支队伍在国际科技前沿从事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创新成果的能力,具有广阔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思想素质好、有创新开拓精神,能够为研究所类脑智能方向发展搭建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
5、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6、对研究所推进脑工程、类脑智能研究战略做出过重要贡献者优先考虑。
四、材料准备
(一)应聘者需提交以下材料(可提交电子文档) :
1、本人学习和工作简历。
2、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已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证明、国内外任职情况证明、博士学位证书)。
3、近5年内发表论文目录和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3篇代表性论文全文。
4、其他可以体现个人研究水平的材料。
(二)对于通过资格审查者,研究所将分批组织竞聘答辩。参加竞聘答辩者,需准备时长为20分钟的PPT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和主要学术成就;
2、对所应聘方向的认识,对该领域国内外学术发展态势的思考和见解;
3、自身优势与学术积累;
4、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工作计划。
五、应聘节点
本次招聘为长期招聘,分批次组织竞聘答辩,直至招聘到合适人选为止。
第一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4月30日
第二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6月30日
第三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8月31日
第四批次申请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六、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本人应聘材料电子版发至以下联络方式(请在邮件主题上注明:姓名+ 类脑智能中心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联系人:孙伟
联系电话:86-10-82544652
电子邮件:wei.sun@ia.ac.cn
网址:http://www.ia.cas.cn/
微信号:zdh195610
关注微信号,实时了解招聘进展!
公司介绍
六十多年来,自动化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发展初期,自动化所开拓了我国的控制科学,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年代,自动化所开创了我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1990年代,自动化所以控制科学为基础,率先布局了人工智能研究;2016年起,自动化所率先布局博弈智能研究,逐步形成了数据智能、类脑智能和博弈智能的完整布局,并产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复杂系统智能集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技术特色,具有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完整智能技术创新链。
当前,紧密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战,自动化所确立了“自主进化智能”的核心发展目标,“类脑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多模态认知智能系统”“博弈决策智能系统”三大主攻方向,并牵头建设了怀柔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
自动化所现有包括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平台在内的研究中心14个,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研究机构共建中欧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5个。
自动化所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截至2021年底,自动化所共有在职职工1105人。其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8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5人。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IEEE Fellow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
自动化所历来重视人才培养,现有在学研究生1157人(其中硕士生584人、博士生573人),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65人。
自动化所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单位。自动化所主办3种学术期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和 《自动化学报》。
新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始终围绕“打造新时代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目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布局,心无旁骛,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复杂系统智能集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技术特色,具有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完整智能技术创新链。
当前,紧密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战,自动化所确立了“自主进化智能”的核心发展目标,“类脑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多模态认知智能系统”“博弈决策智能系统”三大主攻方向,并牵头建设了怀柔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
自动化所现有包括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平台在内的研究中心14个,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研究机构共建中欧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5个。
自动化所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截至2021年底,自动化所共有在职职工1105人。其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8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5人。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IEEE Fellow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
自动化所历来重视人才培养,现有在学研究生1157人(其中硕士生584人、博士生573人),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65人。
自动化所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单位。自动化所主办3种学术期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和 《自动化学报》。
新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始终围绕“打造新时代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目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布局,心无旁骛,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联系方式
- Email:hr@i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