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部副经理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国企
- 公司行业:环保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5-02-13
- 工作地点:上海-浦东新区
- 招聘人数:1
- 工作经验:8-9年
- 学历要求:硕士
- 职位月薪:面议
- 职位类别:总监/部门经理 商务经理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 协助部门经理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国内外疏浚技术发展和动态分析跟踪,根据公司发展需求,编制技术开发和发展规划;
2. 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申报、实施、进度计划、项目验收和推介;
3. 科研管理相关制度的编制与修订;
4 .科研合同、外部信息跟踪、客户维护;
5. 项目经费预算、经费申请和使用计划、成本分析、核算和考核等工作;
6. 科技成果的总结提炼、查新、成果鉴定、申报;
7. 知识产权申报和维护。
任职资格:
1. 硕士以上学历,港航,水利,控制工程,计算机或机械相关专业毕业;
2. 8-10年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经验或3-5年大型项目项目管理经验;
3. 关注国内国外行业及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动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局掌控和思考的能力;
4. 责任心强,具有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关系建立能力;
5. 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项目管控能力;
6. 优秀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1. 协助部门经理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国内外疏浚技术发展和动态分析跟踪,根据公司发展需求,编制技术开发和发展规划;
2. 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申报、实施、进度计划、项目验收和推介;
3. 科研管理相关制度的编制与修订;
4 .科研合同、外部信息跟踪、客户维护;
5. 项目经费预算、经费申请和使用计划、成本分析、核算和考核等工作;
6. 科技成果的总结提炼、查新、成果鉴定、申报;
7. 知识产权申报和维护。
任职资格:
1. 硕士以上学历,港航,水利,控制工程,计算机或机械相关专业毕业;
2. 8-10年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经验或3-5年大型项目项目管理经验;
3. 关注国内国外行业及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动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局掌控和思考的能力;
4. 责任心强,具有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关系建立能力;
5. 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项目管控能力;
6. 优秀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公司介绍
疏浚研究中心是在2011年11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后,由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整合其下属单位主要科技研发部门组建而成的***科技研发机构,依托其开展工作的航道疏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系省部级科技研发机构。中心重点就高效节能疏浚技术、先进疏浚机具与部件国产化和标准化、疏浚监控系统自动化和优化技术、疏浚土有益利用及环保疏浚技术等4个主要发展方向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阶段性进展。
疏浚研究中心现有科研人员66人,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专业方向涉及港口及航道工程、船舶设备、水利工程、岩土工程、测绘工程、机械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疏浚研究中心及主要组建单位在近十年里共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项;主持或参与编写省部级规范标准2项,企业级标准规范10余项。
疏浚研究中心现设科技管理部,专门负责科技研发、管理相关工作,并设立了疏浚装备设计研究所、工程研究所、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研发部门。其中,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设立,是目前国内规模***、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疏浚技术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在沿海及内河港口航道疏浚和吹填造陆技术、疏浚土有益利用和生态环保疏浚技术、疏浚设备与工艺研究、疏浚设备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环保疏浚及污染土处理处置技术”、“大型龙口合拢工艺技术”、“泥沙分选及分级利用技术”、“新型堤坝及通长加筋砂袋、砂被技术”、“超长排距水力输送技术”、“深水高浓度取沙技术”等,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
疏浚研究中心现拥有科研办公、试验基地及产业化场地4处。分别为:位于浦东大道东葛路面积28573平方米的中心本部、研发单位办公用地以及疏浚机具和设备的制造用地;位于草镇面积31363平方米的疏浚设备安装调试用地和船舶制造、舾装、总装以及钢结构及构件制造用地;位于古翠路面积17794平方米的大型科研基地;位于曹路的大型泥泵、环保疏浚以及地基处理试验基地。其中,古翠路地块正在建设疏浚过程与设备试验平台、多功能疏浚机具波浪水槽试验平台、泥舱模型试验平台、耙吸船模拟仿真平台及其配套办公设施建设用地,预计2015年建成。此外,该试验基地还规划建设疏浚输送试验平台、绞吸船模拟仿真平台等疏浚试验相关平台。
疏浚研究中心现有科研人员66人,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专业方向涉及港口及航道工程、船舶设备、水利工程、岩土工程、测绘工程、机械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疏浚研究中心及主要组建单位在近十年里共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项;主持或参与编写省部级规范标准2项,企业级标准规范10余项。
疏浚研究中心现设科技管理部,专门负责科技研发、管理相关工作,并设立了疏浚装备设计研究所、工程研究所、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研发部门。其中,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设立,是目前国内规模***、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疏浚技术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在沿海及内河港口航道疏浚和吹填造陆技术、疏浚土有益利用和生态环保疏浚技术、疏浚设备与工艺研究、疏浚设备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环保疏浚及污染土处理处置技术”、“大型龙口合拢工艺技术”、“泥沙分选及分级利用技术”、“新型堤坝及通长加筋砂袋、砂被技术”、“超长排距水力输送技术”、“深水高浓度取沙技术”等,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
疏浚研究中心现拥有科研办公、试验基地及产业化场地4处。分别为:位于浦东大道东葛路面积28573平方米的中心本部、研发单位办公用地以及疏浚机具和设备的制造用地;位于草镇面积31363平方米的疏浚设备安装调试用地和船舶制造、舾装、总装以及钢结构及构件制造用地;位于古翠路面积17794平方米的大型科研基地;位于曹路的大型泥泵、环保疏浚以及地基处理试验基地。其中,古翠路地块正在建设疏浚过程与设备试验平台、多功能疏浚机具波浪水槽试验平台、泥舱模型试验平台、耙吸船模拟仿真平台及其配套办公设施建设用地,预计2015年建成。此外,该试验基地还规划建设疏浚输送试验平台、绞吸船模拟仿真平台等疏浚试验相关平台。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地址:span深圳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