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切换城市] 南京招聘南京财务/审计/税务招聘南京会计招聘

财务会计专员

江苏天波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民营公司
  • 公司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20-12-11
  • 工作地点:南京-秦淮区
  • 招聘人数:2人
  • 工作经验:5-7年经验
  • 学历要求:大专
  • 职位月薪:4.5-6千/月
  • 职位类别:会计

职位描述

1、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做到规范运作

2起草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方案

3、负责往来帐、银行帐的对帐工作

4、负责职工工资发放,税费代缴

5、负责公司总部的帐务处理,参与财务决算,编制会计报表

6、负责公司总部会计核算的日常稽核工作,监督日常财务制度执行

7、会计凭证的审核

8、保管财务票据,管理会计档案:保管有关财务票据、各种发票,严格票据的领用使用手续;

9、检查监督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

10、完成领导交办其它各项工作

职能类别:会计

关键字:财务

公司介绍

 2020年11月,主创团队以航天科工八五一一所电磁信息超构系统创新中心为主体,在秦淮区硅巷成立注册资金为2000万的股份制公司—江苏天波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主要团队共有员工35人,管理人员7人,研发团队成员28人,其中博士11人,占比39%;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5人,占比54%;包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国家***专家1名、国家外专局特聘专家1名。团队先后承接多项军委科技委、央企攻坚工程和航天科工集团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已授权及公开的超材料相关专利十余项。
研发团队2012年入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创新团队,2013年入选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 由 博士
202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在校和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电磁隐身技术、电磁波调控等相关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主席、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以及IEEE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分会主席。2020年加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现任电磁信息超构系统xx创新中心副主管设计师,同时兼任江苏天波电磁科技公司总经理。
特聘首席教授:Leo P. Ligthart教授
国家外专局特聘首席专家。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 The Netherlands)国际雷达与电信研究中心(IRCTR)的创始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届欧洲微波周(EuMW1998)主席和***届欧洲雷达会议(EuRAD2004)主席,同时还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RAT Academician)。
核心成员:李可人教授
国家***专家。 国立东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目前公司主要围绕上述三款产品展开,均已完成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基于衍射超材料的新体制相控阵系统已完成样机加工,已接触潜在客户两项,正在依据客户需求对原型产品进行改进工作,预计2021年上半年可以完成。此外,研发团队正在就基于超材料的新体制基站天线和基于超材料的信息通信系统进行理论验证和产品探索。
核心技术:
目前,团队主要产品分为三大类基于信息超材料的新题至相控阵系统、基于超材料的电磁隐身和防护系统和电磁能量无线传输系统。
一、基于衍射超材料的新体制相控阵系统
本产品由衍射超材料阵列、馈源、编码控制模块组成,其中超材料表面由大量周期性的超材料单元构成,通过改变编码方式调控超材料表面的电磁特性,从而实现工作频率、波束扫描和波束宽度同时可重构的相控阵天线功能。
与传统相控阵天线相比,本天线系统通过超材料单元状态切换实现波束合成与扫描,无需T/R组件,具有低成本、低剖面、控制简单的优势。多项天线辐射性能的可调控,使得该产品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场景,天线适应性更高,可以大大降低所需要的不同种天线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此外,该产品可以实现远程调控,大大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减少人工调控的时间和数量,节约人工成本。目前该项技术已申请专利项目4项。
本产品主要战术指标满足地面电子对抗系统、机载动中通系统和x波段气象雷达的要求。应用领域包括我国电子对抗、民用的通信系统、气象雷达、交通探测等领域。
二、基于超材料的电磁隐身和防护系统
本产品包含了电磁隐身和电磁防护两大模块,其中电磁隐身模块由超材料阵列、控制馈源组成,通过对控制模块的调控,可实现隐身、伪装和通信状态之间的转换。电磁防护模块主要由肖特基二极管和周期阵列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根据外来电磁波的功率进行选择透过性,以防止天线和电子系统被大功率电磁波损坏。
与传统隐身技术相比,该系统通过超材料单元状态切换可实现隐身与其它电磁状态的切换,具有集成度高、灵活可控的优势,同时结合能量选择结构,实现对大功率电磁波的屏蔽调控,提高了对电子系统保护的全面性。该产品已申请专利4项,其中授权2项。
本产品主要战术指标满足电磁隐身系统、电磁屏蔽系统和天线罩通信系统的要求。可应用领域包括我国各类军事装备、民用的通信系统、电磁屏蔽与保密等领域。
三、电磁能量无线传输和调控系统
与传统的有线输电不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采用微波频段的电磁波,通过自由空间,将电能从发射端传输至接收端,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实现能量的无线传递。本产品由周期性单元、控制系统和接收整流系统组成。
通过控制系统调控实现周期性单元在两种不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分别实现电磁能量集中与分散状态,分别对应单点的高效传输和多点同时传输,可应用于多种场合。 该产品已申请专利2项。
本产品可以应用于WiFi信号分布改善和大规模RFID芯片无线充电系统
盈利模式:
公司依托于航天科工8511研究院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强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秉承“践行军民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的神圣使命,形成了以“智能微波、智能探测、超材料、大数据、微系统”等六大核心技术为支撑,以“军民融合综合电子信息体系、先进通信与物联体系、智能海防体系”三大板块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布局。
公司按照国家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民经济热点领域和国家安全关键领域谋篇布局,持续推进现有军用技术在空管空防、安防安检、智能海防、数字城市、大数据、5G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公司大力发展前沿性技术,包括:基于超材料技术通信电子器件、基于太赫兹技术的芯片、新一代薄膜体声波滤波器等,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公司盈利模式采用“技术转让+联合生产”。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采用技术转让+联合生产”以及“联合研制”的创新军贸模式,与用户国建立起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传统渠道、自主渠道、合作渠道等多种合作模式,为开拓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规划:
近期目标(2023年),
重点研究基于新体制雷达、通信设计技术;新一代隐身技术。
中期目标( 2025年),
重点研究新体制6G通信传输技术。
远期目标(2030年),
与大数据、传感器、智能反馈系统等新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颠覆性的信息通信和雷达系统。

公司文化:

企业愿景: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军民融合高科技技术集团
核心价值观:追求国家、企业、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
企业使命:践行军民融合战略,服务国防科技事业
发展战略:天地人和,感知中国,军民融合,和谐共赢
企业精神:以捍卫民族尊严而“仁” ,?以执着追求使命而“忍” ,?以永不放弃目标而“韧”
三品文化:正人品,创新品,铸精品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原则,荟萃业界精英,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及经验与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企业始终坚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地址:span秦淮区硅巷创新广场五号楼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