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主任
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
- 公司规模:少于50人
- 公司性质:非营利机构
- 公司行业:农/林/牧/渔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6-09-01
- 工作地点:合肥-庐阳区
- 招聘人数:2人
- 学历要求:专业培训
- 职位月薪:3000-4499/月
- 职位类别:行政经理/主管/办公室主任
职位描述
职位描述:
职位要求:
1.学历不限,有一定办公室主任经验者;
2.熟悉办公软件的应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3.一年以上驾龄,能熟练开车。
工作职责:
1. 作好协会工委的研讨会、展示、论坛的策划、组织、会务等工作,及时为协会领导提供信息和建设性意见;
2.督促工委内部成员及时完成协会工委各项工作,并将监督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
3 .负责协会工委对外联系、宣传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4.熟悉现代农牧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并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5.具备一定的工作计划能力;善于调动部属的工作积极性和发挥其潜能;
6.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7.帮助领导制定工委活动开发方案。
8.负责制定、落实办公室工作计划和协会工委内部管理;
9.负责相关会议的组织,以及会议决议的督办事项;负责会议场所的安排与布置;负责会议相关活动的安排;负责会议决议的督办事项;
10.负责公司来访人员的接待;负责公司相关的公共关系建立、维护、保持;
举报
分享
职位要求:
1.学历不限,有一定办公室主任经验者;
2.熟悉办公软件的应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3.一年以上驾龄,能熟练开车。
工作职责:
1. 作好协会工委的研讨会、展示、论坛的策划、组织、会务等工作,及时为协会领导提供信息和建设性意见;
2.督促工委内部成员及时完成协会工委各项工作,并将监督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
3 .负责协会工委对外联系、宣传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4.熟悉现代农牧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并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5.具备一定的工作计划能力;善于调动部属的工作积极性和发挥其潜能;
6.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7.帮助领导制定工委活动开发方案。
8.负责制定、落实办公室工作计划和协会工委内部管理;
9.负责相关会议的组织,以及会议决议的督办事项;负责会议场所的安排与布置;负责会议相关活动的安排;负责会议决议的督办事项;
10.负责公司来访人员的接待;负责公司相关的公共关系建立、维护、保持;
职能类别: 行政经理/主管/办公室主任
关键字: 办公室主任
公司介绍
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是我省养殖业上下游结合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由饲料、畜牧行业生产、科研、开发、经营、检验、教学、管理单位和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协会于1999年9月成立,2005年12月设立专职秘书处,位于皖西南培训中心六楼。协会从事招商引资,行业宣传、技术培训、技术鉴定、技术咨询、产品标准研发、行业维权、交流研讨等工作。先后荣膺“全国饲料工业科技进步先进集体”、“安徽省先进社会团体”、“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先进饲料工业协会”、“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先进集体”,2007年获得“安徽省行业示范协会”称号,2012年以来每年获得 “安徽省省属百优社会组织”,2013年获得“5A级中国社会组织”等称号。目前拥有企业会员300多个。
多年来协会在省农委、省民政厅和省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和各级会员企业通力协作下,秉承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宗旨,通过为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了满足会员与政府服务的多项职能,发布各类报告、规划和行规行约权威性愈来愈强,信息、杂志、会议的影响越来越大。实现了财务预算、决算公开审查。设立了独立监事会,尤其自2006年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吸引80多家饲料企业来皖投资建厂。饲料年产量从160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543万吨,并且从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协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规范企业标准,促进产品开发。在省技监局支持下,省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了《常用饲料产品营养成分变幅值》等5个地方标准,其中《常用饲料产品营养成分指标标示》将转化为国家标准。自1998年成立了安徽省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6年经省技术监督局和省畜牧兽医局同意,划归饲料协会。该委员会为企业产品研发、标准审查和培训发挥巨大作用,几乎每月召开标准服务咨询会,每年提升、规范产品品质数以千计,深受会员单位好评。
二、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培养企业人才。协会下设的农业-265鉴定站现有的考评员、督导员、培训老师、数据录入员等共57人,培训鉴定基地4个,初步满足了企业正常生产对人才的需要。平均每年要对近百家企业200多人开展培训鉴定工作。鉴定站申报的《农业技能人才鉴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也得到农业部批准,调拨的高科技化验设备已在鉴定基地(安徽华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完毕,鉴定站的鉴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开展培训研讨会,提升企业人才素质。针对企业不同需求,多来协会一直坚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有时还特别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培训模式逐渐成熟。为此农业部下达相应的“金蓝领”项目,与5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协会、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三级体系人才培训机制。
四、联合省畜牧总站,开展玉米产业化利用模式研究。我省北方地区每年玉米产量较大,但气候特点决定秋收时如不快速、有效地降低含水率,容易发生霉变。饲料企业因担心给产品质量乃至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宁愿舍近求远从东北高价购买玉米。2015年我会协助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在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召开了饲料玉米产业化利用模式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四个试验点,从玉米种植、脱粒、烘干、收储、成本比较等环节进行调研。组织人员对各试验点籽粒收割和快速烘干,同时对种植、脱粒、烘干、收储、成本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对玉米质量进行国家认证检测机构品质检测,对照常规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饲料玉米产业化利用的167300模式(大规模玉米种植+高温烘干塔模式)和1130模式(适度规模玉米种植+低温循环烘干模式),进行玉米供应侧改革。
五、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饲料行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行业秩序,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引导会员企业在科学发展、公平运营、环保节约、安全生产、维护客户权益、合作共赢、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与政府合作和行业自律,有效应对了“禽流感”、“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事件。2013年三届二次理事会全体通过并实施《安徽省饲料行业行规行约》,积极组织企业实施农业部《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协会利用自身优势,收集和记录饲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自律状况好的企业进行正面褒扬,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向省工商部门出具证明文件,对自律差的企业提出批评,并建议饲料监管部门进行惩戒。以最终达到整个行业“诚信经营、自律发展”的目的。
六、发挥平台优势,积极为会员办实事。一是,与省工商管理局合作印发《饲料产品及原料买卖合同》、《饲料添加剂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使用。二是,与安农大等院校合作,举办“畜牧饲料行业人才供需见面会”,建立企业与求职人员数据库,以杂志、网站开展常年服务。三是,针对企业不能自检的产品指标,协会牵线搭桥,使企业与检测单位开展委托检验,或者帮助代为送检。四是,常年开展技术咨询;协调办理技术案件;为企业争取玉米调出补助;进行期货操盘手培训,促进企业利用套期保值抵御风险;开展玉米、豆粕用量调查,邀请权威专家解析行情。五是,针对地方执法,通过协调和撰写专文纠正错误处罚;发表技术、法规文章指导会员,减少企业被处罚的行政风险;开展养殖事故责任认定,解决饲料企业与养殖单位间的纠纷,有效维护了会员的合法权益。2015年我会综合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投诉,向省政府法制办进行了递交 “关于请求解决盐业部门不当执法饲料添加剂氯化钠问题的报告”并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呼吁,积极帮助饲料企业利用《条例》维权。
七、贯彻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意见,夯实长期发展基础。一是创办《饲料与饲养》刊物。目前已累计发行52期;二是打造全国学术交流平台。两次在黄山举办“中国饲料原料应用技术学术研讨论坛”,得到了中饲协领导支持和亲临指导,成为是全国影响力较大的原料技术论坛;三是设立短信、QQ、微信等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行业内政策、行情、技术等相关信息,注重时效性、实用性和准确性。迄今已发送短信4000余条303万条次;四是创办《饲料与饲养网》。网站自创办经多次调整,现涵盖资讯、论坛等六大频道,下一步将突出网站的服务性、互动性和工具性,使之更具亲和力;五是建设饲料卫生与生物学评价实体。与省农科院畜牧所合作,申请世行项目,添置高等检化验和生物学评价试验设施和装备,目前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六是建立广泛联系机制,提升组织能力。加强与各省市兄弟协会的交流;建立全省饲料行业专家库,会员信息库;建立自愿者队伍;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行业展览和联谊会。
八、为政府部门服务,办好委托事务。一是做好全省饲料行业统计工作,每年发布《安徽省饲料行业分析报告》;二是组织完成安徽省饲料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畜牧志.饲料工业篇、中国饲料工业年鉴安徽篇和安徽省饲料工业志等编制撰写工作;三是举办饲料质量标准与安全培训班。协助省农委召开“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和统计工作会议;四是开展安徽省生猪技术及其饲料使用状况调查并发表调查报告,得到省农委和省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该报告已在《中国畜牧业》杂志发表;五是承担农业部、省畜牧局(饲料办)委托事务。参与农业部《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等公告的制修订,开展进口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起草《安徽省名牌农产品(饲料)评选细则》草案等,协助饲料办和兽药饲料监察所,实施“饲料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参与饲料、兽药、食品安全大检查,协助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参与饲料企业生产许可证审查和职业资格管理等工作,入驻省政务中心一年。
多年来协会在省农委、省民政厅和省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和各级会员企业通力协作下,秉承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宗旨,通过为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了满足会员与政府服务的多项职能,发布各类报告、规划和行规行约权威性愈来愈强,信息、杂志、会议的影响越来越大。实现了财务预算、决算公开审查。设立了独立监事会,尤其自2006年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吸引80多家饲料企业来皖投资建厂。饲料年产量从160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543万吨,并且从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协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规范企业标准,促进产品开发。在省技监局支持下,省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了《常用饲料产品营养成分变幅值》等5个地方标准,其中《常用饲料产品营养成分指标标示》将转化为国家标准。自1998年成立了安徽省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6年经省技术监督局和省畜牧兽医局同意,划归饲料协会。该委员会为企业产品研发、标准审查和培训发挥巨大作用,几乎每月召开标准服务咨询会,每年提升、规范产品品质数以千计,深受会员单位好评。
二、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培养企业人才。协会下设的农业-265鉴定站现有的考评员、督导员、培训老师、数据录入员等共57人,培训鉴定基地4个,初步满足了企业正常生产对人才的需要。平均每年要对近百家企业200多人开展培训鉴定工作。鉴定站申报的《农业技能人才鉴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也得到农业部批准,调拨的高科技化验设备已在鉴定基地(安徽华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完毕,鉴定站的鉴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开展培训研讨会,提升企业人才素质。针对企业不同需求,多来协会一直坚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有时还特别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培训模式逐渐成熟。为此农业部下达相应的“金蓝领”项目,与5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协会、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三级体系人才培训机制。
四、联合省畜牧总站,开展玉米产业化利用模式研究。我省北方地区每年玉米产量较大,但气候特点决定秋收时如不快速、有效地降低含水率,容易发生霉变。饲料企业因担心给产品质量乃至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宁愿舍近求远从东北高价购买玉米。2015年我会协助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在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召开了饲料玉米产业化利用模式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四个试验点,从玉米种植、脱粒、烘干、收储、成本比较等环节进行调研。组织人员对各试验点籽粒收割和快速烘干,同时对种植、脱粒、烘干、收储、成本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对玉米质量进行国家认证检测机构品质检测,对照常规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饲料玉米产业化利用的167300模式(大规模玉米种植+高温烘干塔模式)和1130模式(适度规模玉米种植+低温循环烘干模式),进行玉米供应侧改革。
五、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饲料行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行业秩序,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引导会员企业在科学发展、公平运营、环保节约、安全生产、维护客户权益、合作共赢、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与政府合作和行业自律,有效应对了“禽流感”、“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事件。2013年三届二次理事会全体通过并实施《安徽省饲料行业行规行约》,积极组织企业实施农业部《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协会利用自身优势,收集和记录饲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自律状况好的企业进行正面褒扬,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向省工商部门出具证明文件,对自律差的企业提出批评,并建议饲料监管部门进行惩戒。以最终达到整个行业“诚信经营、自律发展”的目的。
六、发挥平台优势,积极为会员办实事。一是,与省工商管理局合作印发《饲料产品及原料买卖合同》、《饲料添加剂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使用。二是,与安农大等院校合作,举办“畜牧饲料行业人才供需见面会”,建立企业与求职人员数据库,以杂志、网站开展常年服务。三是,针对企业不能自检的产品指标,协会牵线搭桥,使企业与检测单位开展委托检验,或者帮助代为送检。四是,常年开展技术咨询;协调办理技术案件;为企业争取玉米调出补助;进行期货操盘手培训,促进企业利用套期保值抵御风险;开展玉米、豆粕用量调查,邀请权威专家解析行情。五是,针对地方执法,通过协调和撰写专文纠正错误处罚;发表技术、法规文章指导会员,减少企业被处罚的行政风险;开展养殖事故责任认定,解决饲料企业与养殖单位间的纠纷,有效维护了会员的合法权益。2015年我会综合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投诉,向省政府法制办进行了递交 “关于请求解决盐业部门不当执法饲料添加剂氯化钠问题的报告”并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呼吁,积极帮助饲料企业利用《条例》维权。
七、贯彻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意见,夯实长期发展基础。一是创办《饲料与饲养》刊物。目前已累计发行52期;二是打造全国学术交流平台。两次在黄山举办“中国饲料原料应用技术学术研讨论坛”,得到了中饲协领导支持和亲临指导,成为是全国影响力较大的原料技术论坛;三是设立短信、QQ、微信等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行业内政策、行情、技术等相关信息,注重时效性、实用性和准确性。迄今已发送短信4000余条303万条次;四是创办《饲料与饲养网》。网站自创办经多次调整,现涵盖资讯、论坛等六大频道,下一步将突出网站的服务性、互动性和工具性,使之更具亲和力;五是建设饲料卫生与生物学评价实体。与省农科院畜牧所合作,申请世行项目,添置高等检化验和生物学评价试验设施和装备,目前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六是建立广泛联系机制,提升组织能力。加强与各省市兄弟协会的交流;建立全省饲料行业专家库,会员信息库;建立自愿者队伍;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行业展览和联谊会。
八、为政府部门服务,办好委托事务。一是做好全省饲料行业统计工作,每年发布《安徽省饲料行业分析报告》;二是组织完成安徽省饲料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畜牧志.饲料工业篇、中国饲料工业年鉴安徽篇和安徽省饲料工业志等编制撰写工作;三是举办饲料质量标准与安全培训班。协助省农委召开“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和统计工作会议;四是开展安徽省生猪技术及其饲料使用状况调查并发表调查报告,得到省农委和省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该报告已在《中国畜牧业》杂志发表;五是承担农业部、省畜牧局(饲料办)委托事务。参与农业部《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等公告的制修订,开展进口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起草《安徽省名牌农产品(饲料)评选细则》草案等,协助饲料办和兽药饲料监察所,实施“饲料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参与饲料、兽药、食品安全大检查,协助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参与饲料企业生产许可证审查和职业资格管理等工作,入驻省政务中心一年。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上班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省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