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公司规模:1000-500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学术/科研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4-07-15
- 工作地点:北京
- 招聘人数:若干
- 职位月薪:面议
- 职位类别:临床研究员 科研人员
职位描述
岗位职责:主要从事材料化工研究,侧重于陶瓷材料化学气相沉积
任职条件:
1、具有材料学、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已毕业或应届毕业生);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科学素养良好,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英文写作与交流的能力。
请有意应聘者发送简历至xjiang@ipe.ac.cn,并在邮件标题注明“姓名—毕业学校—学历”。简历筛选通过后会尽快通知面试。聘用人员与中科人才中心签订项目聘用合同,按中科院和研究所现行人事制度管理;执行研究所各项分配制度,四险一金;长期留在课题组工作的根据表现每年调整工资,工作突出、出差、发表论文/专利等有不定期奖励和补助。
任职条件:
1、具有材料学、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已毕业或应届毕业生);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科学素养良好,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英文写作与交流的能力。
请有意应聘者发送简历至xjiang@ipe.ac.cn,并在邮件标题注明“姓名—毕业学校—学历”。简历筛选通过后会尽快通知面试。聘用人员与中科人才中心签订项目聘用合同,按中科院和研究所现行人事制度管理;执行研究所各项分配制度,四险一金;长期留在课题组工作的根据表现每年调整工资,工作突出、出差、发表论文/专利等有不定期奖励和补助。
公司介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50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
在国家“十二五”时期和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实施过程中,过程工程所进一步明确“引领过程工程科学前沿,支撑过程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当前制约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一三五”战略规划和科技布局:“一个定位”是定位于大规模资源转化利用及替代的绿色过程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突破过程工程的共性理论、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及系统集成,建立资源高效转化或替代的过程工程研究平台,为国家过程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着力实现的“三项突破”是多尺度放大调控及其重大应用、矿产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技术、生物过程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部署的“五大方向”是煤热解及油气综合利用、生物过程强化与集成、绿色化工及污染控制技术、非常规介质催化与过程节能、功能材料化工及太阳能利用。围绕重大突破和产出,探索适应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了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完善成果转化链两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符合过程工程学科发展规律的科研创新体系。
过程工程所现有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过程工程研发中心、生物质研究中心、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太阳能研究中心、过程工程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中国颗粒学会及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过程工程所,所内主办《过程工程学报》、PARTICUOLOGY(颗粒学报)和《计算机与应用化学》三个学术期刊。
在国家“十二五”时期和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实施过程中,过程工程所进一步明确“引领过程工程科学前沿,支撑过程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当前制约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一三五”战略规划和科技布局:“一个定位”是定位于大规模资源转化利用及替代的绿色过程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突破过程工程的共性理论、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及系统集成,建立资源高效转化或替代的过程工程研究平台,为国家过程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着力实现的“三项突破”是多尺度放大调控及其重大应用、矿产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技术、生物过程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部署的“五大方向”是煤热解及油气综合利用、生物过程强化与集成、绿色化工及污染控制技术、非常规介质催化与过程节能、功能材料化工及太阳能利用。围绕重大突破和产出,探索适应过程工程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了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完善成果转化链两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符合过程工程学科发展规律的科研创新体系。
过程工程所现有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过程工程研发中心、生物质研究中心、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太阳能研究中心、过程工程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中国颗粒学会及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过程工程所,所内主办《过程工程学报》、PARTICUOLOGY(颗粒学报)和《计算机与应用化学》三个学术期刊。
联系方式
- Email:xjiang@ipe.ac.cn
- 公司地址:地址:span中关村北二条1号